- 发布日期:2024-12-21 20:10 点击次数:188
前言:抗美援朝,很多人都说这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一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也打出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生活。
抗美援朝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战场上的残酷,在战火纷飞的阵地上,稍微一不注意就是死亡。但是我国的志愿军战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硬生生打败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为我国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生活。
炼狱之战“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美军认为200人5天就能拿下,结果打了多久?
当他们走上战场上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心中也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家卫国”,因为他们都知道,有国才有家,舍小家为大家,无论怎样的困难,都不能动摇他们的决心。在战场上,死亡成为了很普遍的现象,每天都有死亡,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后退一步。
展开剩余91%如果说抗美援朝中,哪场战役打的最为惨烈、最血腥,那一定非上甘岭战役莫属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战斗中,投入了60000余兵力、发射高射炮190万余发、投弹5000余枚,几乎每一秒都有炮弹在志愿军战士们的阵地上响起,而这也意味着阵地的防御工事在不断被破坏,战士们的生存环境在被极力压缩,直至最后的死亡。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战场上的“保护神”,她们就是后勤医院的医护人员,王清珍就是其中之一,你可能不知道她是谁。在上甘岭战场时,她才15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抢救了无数的伤员,悉心护理的同时,还为他们唱家乡民歌,来鼓舞他们战胜伤痛,甚至用嘴帮助受伤的战士排尿。王清珍以出色的表现荣立了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王清珍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出去相持阶段,在战争后期,中美双方基本上就处于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局面,停战谈判已经进行一年有余。但是美国人为了增加谈判筹码,企图在战场对我军发动新的攻势,妄想以战场上的胜利迫使我军同意其在谈判中的无理要求。这就是典型的不知死活,为啥这样说呢?纵观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虽然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基本上都赢得了战役,狠狠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逼迫美军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
结果美国还痴心妄想地想要增加谈判筹码,甚至在10月8日的时候,美方代表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并叫嚣:“让大炮和炸弹和你们辩论吧!”,这么放肆的言论显然还没有被打到痛点,我军自然也不会惯着美军,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范弗里特
指挥联合国军的主将是范弗里特,原计划在5天之内,以200人的伤亡代价拿下上甘岭上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但是经过43天的战斗,联合国军投入了60000余兵力、发射了炮弹190万余发,投掷的炸弹更是高达5000余枚,付出了25000余人的伤亡代价,仍然寸土未得。上甘岭战役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士气,此后,美军再未发动营以上攻势。
这一战,打出了我国的军威,奠定了朝鲜南北疆界,将敌人打回到了谈判桌前,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过程。
10月14日凌晨,美军出动了300多门火炮、27辆坦克,以每秒6发的火力密度对我军占地发起了进攻,随后,以步兵7个营的兵力发动了猛攻。然而,令美军大跌眼镜的是,在经过持续一个小时的密集炮火轰炸之后,阵地上仍然有大量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就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对进犯之敌迎头痛击。
范弗里特弹药量
当日,美军就对我军的两个阵地发射了炮弹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我军依托坑道组织反击,并将阵地悉数夺回。此后7天,我军以寡敌众,在敌人优势火力下,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在上甘岭战场上,宛如一片人间炼狱,遍地的断肢残躯,阵地上枪炮声与哀嚎声交织在一起,谱写这一曲惊心动魄的交战曲。
10月20日,经过激烈的战斗,敌军因为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强大的火力,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富则火力覆盖”,致使我军惨遭惨败,被敌军占领了大部分的表面阵地,我军由于伤亡过重,无力反击,只能退守坑道,由此,战役进入坑道作战阶段。此后,我坑道部队广泛开展群众性冷枪冷炮运动,从坑道内不断派出小股部队主动出击,破坏敌人修筑的工事,“零敲碎打收拾敌人”,以较少的代价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坑道作战
在坑道作战的前十天里,我军各部队就组织小股部队主动出击158次,歼敌2000余人,将敌人死死的托在坑道上方的表面阵地上无法前进一步,为我军后方准备大反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志愿军官兵们从上到下都充满着敢拼敢打、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45师师长崔建功说道:“打生一个连,我就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就去当班长。”43天的激战中,我军涌现出了无数令人震撼的战斗英雄。
特技战斗英雄黄继光,在身负7处重伤,左腿被炸断的清苦新盖,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将炸药包丢进了敌人的碉堡中,为了敌人将炸药包丢出碉堡,死死的用自己的身体当初碉堡口,最终和敌人同归于尽。在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碉堡、堵抢眼等,成为了普遍现象。
10月30日,我军集中各炮群以排山倒海之势展开了大反击,开始了我志愿军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炮战。5分钟炮火火力覆盖后,炮火延伸,我步兵开始进攻,此时敌军从残破的工事中爬出,抢修工事,展开队形,等待我军的冲击。
然而我步兵只是佯攻,并未冲击,炮火却杀了回马枪,对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美军部队再次进行了10分钟的炮火急袭,如此反复数次,直接给敌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摧毁敌军工事70%以上,为我步兵扫清了前进的障碍,使其顺利夺回了阵地。
此后的反击和巩固战斗中,我炮兵在战场上大发神威,以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火力配合步兵作战,步炮协同越打越密切,战斗伤亡也开始逐渐的减少,到了11月25日,我军就夺回了所有占地,而敌军却已经在无力发动进攻,上甘岭战役最终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
除了战场上的英雄,在后勤医院中也涌现出了不少的医护英雄,王清珍就是其中之一。王清珍到底是何许人也?她又立过什么样的功劳呢?
王清珍
你们到哪我就跟到哪
年仅14岁的王清珍,为何要参加解放军?又是如何上的朝鲜战场?
王清珍,出生于贵州毕节威宁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中,当时贵州那一代时受国民党统治的,而且周围时常有匪寇作乱,老百姓们的生活很艰难。
以致于王清珍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水深火热之中,还亲眼目睹了亲朋还有被迫害,不少的家庭在流寇的折磨下支离破散,一颗“救村民于水火,维护正义的种子”在幼年的她心中逐渐发芽。
在抗日战争,我军没有什么精力去管这些匪寇,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败退,我军便将清剿匪寇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1949年,解放军进入贵州一带解放了当地以及附近地区,百姓们的生活才真正得到了温饱,而王清珍一家也得到了一批粮食,而父亲在解放军的帮助下,也得到了一份工作,所以全家对解放军是十分的感激。
在当时,当地的土匪恶霸纠缠年仅14岁的王清珍,想要把其掳上山去做自己的压寨夫人,正在全家无比发愁的时候,解放军的出现让王清珍一家看到了和平的曙光。解放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在秦基伟的指挥下挺进威宁,对盘踞再次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恶霸进行了围剿。解放军进城后的第二天清晨,王清珍发现,解放军的战士们都整齐地睡在马路旁边,纪律严明,这番景象,让王清珍对解放军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后来由于解放军的围剿,威宁一带的国民党和匪寇也被清剿一空,王清珍一家也终于能安下心来生活。但是解放军的表现已经深得民心,王清珍也就是在那时萌生了加入解放军的念头,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本来就对解放军心存感激,听到女儿的想法之后也是十分的支持,第二天,父亲就带王清珍去部队报名。但是部队的领导看见王清珍年纪太小,就拒绝了。
这一下可急坏了王清珍父女,王父更是表示:“我的闺女你们不带走,万一匪寇卷土重来,就要被抢去做小老婆了!”,部队领导斟酌之后决定收下王清珍,但是考虑到她是女子,又年纪太小,就让她当医院的卫生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王清珍所在的部队到了河北邢台,开始做开赴朝鲜战场前线的准备。战场的环境异常的艰苦,部队领导考虑到王清珍是个小姑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炮火,以免在战斗中出现意外,就想让她留守后方。
抗美援朝
王清珍接到任命的时候,却不干了,她当即哭着找领导争辩:“我也要去前线,父母把我交给你们,你们走到哪我就跟到哪。”为了能跟上部队去前线,王清珍甚至把头发都剪短了,每天也不和人说话,以示抗议。
领导哪能经受得住一个小女孩的死缠烂打,最后是在拗不过她,就同意了让她去朝鲜。部队行进到辽东丹东,进行战前整顿,因为王清珍此前剪短的头发,看上去和一个男生一样,许多战士纷纷找她谈话,直到她开口说话,或是熟悉的战友们才认出了她,被人才会惊呼,“你怎么也来了前线呢?”就这样,王清珍在飞机大炮的轰鸣中,走上了前线。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当时还没人能预料到这将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役。美军的计划就很乐观,用两个营的兵力在5天内拿下上甘岭。但这显然是美军的痴心妄想,战斗打了43天的时间,已经投入了6万余人的美军才惊讶的发现,中国军队的战旗依然插在上甘岭上。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残酷我们是无法想象到的。为了拍摄电影《上甘岭》,导演沙蒙曾两次到上甘岭实地考察,在那里,他看到是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子弹壳、炮弹皮,随手抓起一捧土就能从中数出30多枚弹片来。
枪林弹雨下的保护神
在上甘岭战役中,伤兵排尿困难,16岁王清珍用嘴助其排尿
在枪林弹雨中,还为满17岁的王清珍迅速成长,从最初的青涩小姑娘到战场上的“保护神”,是王清珍特殊经历的开始。在后方的收容所中,不断的有伤员被抬进来,也有不断的担架被抬出去,王清珍只能加倍忙碌,最艰苦的时候,王清珍一人就要照顾20多个伤员。
王清珍
近距离接触到战友们的牺牲,给王清珍留下了一定的阴影,也是最难以让她释怀的。她记得,有一个伤员白天还好好的,给大家在讲着前线如何作战,还想给照顾他的王清珍留下一点东西纪念。王清珍就宽慰他说:“你赶快把病治好,把伤养好,就是最好的纪念了”。没想到是,到了晚上值班的时候,王清珍就听见这名伤员呼吸声大变,等她赶到身前的时候,却惊恐地发现,伤员的嘴巴已经化脓,连气都呼不出来。
当时,既没有抢救器材也没有氧气瓶,王清珍只好将伤员嘴上的血简单地清理了一下,就做起了人工呼吸。护士长进来看的时候,人早已经断了气,说了一句:“去抬担架吧,人已经不行了”。王清珍转身就掉下了眼泪。护士长见状,上前劝慰道:“眼泪是掉不完的,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全力地照顾好他们”。
王清珍
这样的情况,在后勤医院中很是常见,伤员、死亡一眼望去,密密麻麻。此间,还有一个伤员因为伤口发炎,在当时那个药品紧缺的年代,发炎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只要把伤口部位锯掉,那还是有一线生机的。这位伤员当时因为伤口发炎得太严重,必须要锯掉腿。手术过后,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伤员就问她怕不怕,未料王清珍就说了一句:“你们不怕我就不怕”!战士忍着伤痛说道:“给我唱首歌吧。”王清珍就唱起了陕北民歌《南泥湾》,第二天,这位伤员由于失血过多牺牲了,王清珍的心里难过急了,泪如雨下。
王清珍
一天夜里,王清珍正在巡回查看病房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洞口传来一声沉重的“哎呦”声,她一听,急忙加快了脚步寻找起声音的来源。走进病房内,来到病床前,借着暗淡的煤油灯光,王清珍看清楚了呻吟的伤员就是当天下午刚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一位姓曹的排长。
这时候,这位姓曹的排长脸色异常难堪,头上还冒着密集的汗珠,看那情形一定是痛苦极了。看到王清珍进来,伤员也停止了呻吟。
同志,哪里不舒服?王清珍问道,但是这位姓曹的排长张了张最,看他那欲言又止的样子,王清珍明白了,便问道:“是不是要去解手?大的还是小的?”曹排长低声回答道:“小的”。王清珍就从床下面拿出了一个罐头盒来,想帮他脱裤子,曹排长吃力的用手推了推,说道:“这事还是我自己来吧!”王清珍习惯性地转过身子,向洞外走去。
然而,刚踏出洞门,就又听到了一声“哎呦”!王清珍闻声迅速转头一看,之间此时的曹排长手头一软,空罐头盒叮当一声掉到了地上。她急忙走上前去,心痛地说道:“同志,我们死都不在乎,还在乎这点事干什么?还是我帮你吧!”话语之中,包含了对战友们的关切之心。
洞里的其他伤员也不知什么时候都醒了,见曹排长还是别扭,就纷纷开始劝说曹排长,说这没什么,伤势严重的伤员们,都是她帮忙解决大小便的。他这才同意下来,可其实他不是无法自己解手,而是因为他的泌尿系统受伤了,想尿但是尿不出来。
但总不能一个“大活人被尿给憋死吧”,而当时他的小腹已经鼓的不行了,如果不及时排尿,那后果当真不敢想象。王清珍一看,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洞内没有大管注射器,王清珍便给排长用了一根导尿管,可还是无济于事。
但是忽然间,她想到了之前也有这样的病例,之前就是由医护人员用嘴吸一下就好了。想到这里的王清珍也不再犹豫,便直接俯下身,一口含住导尿管用力吸了出来。那一刻,原本在战场上不畏生死的排长,却被眼前这个小姑娘感动得忍不住留下了泪水。
就这样,王清珍的伟大事迹,逐渐的在军中传开,大家眼中的小姑娘,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成为了令人无比尊敬的“保护神”。基于她在战场上的表现,部队为其上报“二等功”,还颁发了英雄勋章。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