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12-21 05:07 点击次数:184
前言
作为航空大国之一,我们一直在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并制造出的第一款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
我国历时10年之久才试飞成功,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够自行设计并制造大型喷气客机的国家。
然而这款寄托着全国人民希望的飞机仅飞了170小时就“销声匿迹”,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展开剩余93%历时10年之久的运-10
20世纪7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迈出了关键一步,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任何科研项目都是刚刚起步,条件都十分有限。
由于发达国家不愿意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只能自力更生,通过不懈努力逐步积累经验。
1971年,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利用上海基础设施较好的工业优势,着手研制自己的第一架大型客机。
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鼓舞着无数航空工程师的斗志,他们深感这是民族航空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把握住。
于是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迅速组建项目团队,开始着手研制我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
运-10副总师程不时坐在运-10驾驶舱
然而持续了10年之久的运10项目可以说是坎坷重重。
北京群众参观运-10
当时中国刚刚建国不久,各方面的基础极为薄弱,参与这个计划的500多名科技人员大多条件艰苦、资历尚浅。
运-10总装
他们白天要长时间埋头研究设计图纸,图纸之多数量甚至高达十几万张,若把它们铺开能覆盖几个标准足球场。
而到了晚上,科研人员们还需要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与同事们挤在行军床上休息,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以可歌可泣的精神支持着这项工程的推进。
除了条件艰苦,技术积累的不足也让运-10项目的推进十分吃力,而当时我国要进入大型客机的制造领域简直是难上加难。
运-10
所幸1971年在新疆发生的一起坠机事故为运-10敲开了技术的大门。
当年一架来自巴基斯坦的波音707客机不慎坠毁在中国境内,考虑到波音公司的态度,巴基斯坦政府干脆把这架世界上最先进的客机残骸无偿移交给了中国。
中国的工程师们对这架飞机残骸进行了细致“解剖”和反复测绘,将它的技术精髓掌握住,尤其是翼下发动机布局方式。
在此基础上,运-10的设计人员还参考了英国三叉戟客机的机翼以及苏联图-104客机的部分特征,最终在1972年基本确定了运-10的设计方案。
历经十年艰苦攻关,1980年9月,运10终于完成了历史性的处女航,全国为之振奋。
运-10出厂
此后,这架大型客机先后在北京、成都、昆明、广州等地测试,仅仅3年后,运10顺利结束了全部试飞。
运-10试飞至北京
累计飞行达170小时,单次飞行最长时间为4小时39分,共完成了107架次的飞行任务,其表现无不令人惊叹,甚至还曾7次飞越喜马拉雅山进藏。
运-10试飞到多个地区
尤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飞越世界最难航线之一昆明-拉萨的壮举。
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
当这架庞然大物首次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时,守卫机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都不约而同地猜想这会是那个发达国家的新锐武器。
直到他们看清飞机翼上的五星红旗,这才为之肃然起敬。
可以说,运-10的成功极大激励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也向世界昭示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实现和航空工业的进步。
按理说运10的试飞取得圆满成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在即,这本该是喜大普奔的大好时机,然而历史总会开出一些残酷的玩笑。
暗夜中的运-10
1983年我国突然宣布停止运10的后续研制,将其封存,用时不到3年的试飞全部中止。
停飞的运-10
这无疑是整个项目团队的一盆冷水,那种欢欣鼓舞转瞬即逝的感觉令所有人难以置信。
遗留在工厂的运-10一段机身
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一款飞机要将其封存?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网上也是众多纷纭,结合到一起来看的话,导致运10失败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既有时代的局限,也有技术的短板。
当时我国正处在改革之初,各行各业都处在起步阶段,航空工业尤为如此。
我们是在基本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想直接通过“仿制创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再加上当时我们的工业基础远不如美国,这就注定了运10难以商业化运营。
而且运10虽已具备了一些重要的自主研发能力,但在核心部件如航电系统、动力装置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短板。
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使得运10在未来发展中面临较大的技术瓶颈。
更关键的是,运10批量生产所需的大型装备,如大型锻压机,当时我国根本就制造不出来,这些都是战略物资,只有少数几个西方国家掌握关键技术。
到头来,因为缺乏配套能力,也是我国不得不放弃了运10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国内外各类航空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运10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再加上某些跨国航空公司在华设立合资企业,使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如果说资金短缺是运10失败的直接原因,那薄弱的工业基础才是根本所在。
但这些客观因素并不能抹杀运10取得的辉煌成果,它毕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而运10更是中国大飞机梦想的起点。
为何说运10下马最可惜?
但对于运20的下马,我国的科研人员对此无不感到可惜,而我国在打飞机上的发展更是在之后很长时间都处于一蹶不振。
在运10下马后,我国也多次尝试重启大飞机项目,但均以失败告终。
假使运10成功商业化,今日中国民机工业将会面貌一新,我们也将拥有自主的大飞机产业链供应体系,真正与世界强国比肩而立。
但这终究还是过于理想化了,直到21世纪初,在国家对军工业的大力扶持下C919大型客机项目启动,这才重新开启了我国民用大型飞机的发展之路。
时至今日,C919已完成商业飞行,截止到今年7月份总订单数高达上千架,基本上一架单价就高达6.53亿人民币。
相比运10,C919拥有更加完善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是我国民用大型客机发展史上的新篇章,通过C919项目的实施,配套的设施也在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结语
可以说,运10的停产只是大飞机梦想路上的一个小插曲,通过自主创新,我国民航工业必将在大型飞机领域迎头赶上,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未来一定能建立完整的大型飞机产业体系,在此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梦想也终将成真!
发布于:天津市